书籍简介
《庄子》又称《南华经》,系庄周及其后学所撰。庄子(约前369~前286),名周,曾受号南华仙人,战国时期睢阳蒙县(今河南商丘东北)人。曾做过漆园吏,后厌恶仕途,隐居著述,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。
《庄子》约成书于先秦时期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五十二篇,今本三十三篇。其中内篇七,外篇十五,杂篇十一。全书以“寓言”、“重言”、“卮言”为主要表现形式,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,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,内篇的《齐物论》、《逍遥游》和《大宗师》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。行文汪洋恣肆,瑰丽诡谲,意出尘外,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。其书与《老子》《周易》合称“三玄”。《庄子》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、艺术、美学、审美观等。其内容丰富,博大精深,涉及哲学、人生、政治、社会、艺术、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。
文人墨客,在现实中受了挫折,往往痛读庄子,幻想虚静无为,放浪形骸,做“逍遥游”,生云外之志,且中国的文人,大都在现实的纷争中以孔子思想自励,又在内心世界以庄子自谴,所以,几千年来,庄子给人们提供了在现世心灵安顿的场所,因终其书,“游”始终是庄子眼中的最高境界。
现存最早的注本是晋郭象的《庄子注》。清郭庆藩撰 《庄子集释》,吸取了晋至清注解《庄子》的成果。清王先谦的《庄子集解》博采众长,亦是较好的注本。
书籍目录
- 内篇 逍遥游第一
- 内篇 齐物论第二
- 内篇 养生主第三
- 内篇 人间世第四
- 内篇 德充符第五
- 内篇 大宗师第六
- 内篇 应帝王第七
- 外篇 骈拇第八
- 外篇 马蹄第九
- 外篇 胠箧第十
- 外篇 在宥第十一
- 外篇 天地第十二
- 外篇 天道第十三
- 外篇 天运第第十四
- 外篇 刻意第十五
- 外篇 缮性第十六
- 外篇 秋水第十七
- 外篇 至乐第十八
- 外篇 达生第十九
- 外篇 山木第二十
- 外篇 田子方第二十一
- 外篇 知北游第二十二
- 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
- 杂篇 徐无鬼第二十四
- 杂篇 则阳第二十五
- 杂篇 外物第二十六
- 杂篇 寓言第二十七
- 杂篇 让王第二十八
- 杂篇 盗跖第二十九
- 杂篇 说剑第三十
- 杂篇 渔父三十一
- 杂篇 列御寇三十二
- 杂篇 天下第三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