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籍简介
《金史》是二十四史之一。撰成于元代,全书一百三十五卷,其中本纪十九卷,志三十九卷,表四卷,列传七十三卷,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。
《金史》是元修三史之一,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(公元1261年),以后在至元元年、十六年,以及仁宗朝、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,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,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(公元1343年),才决定“各与正统”,《辽》《金》《宋》三史分别撰修。
翌年(1344年)十一月,《金史》告成,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。元朝脱脱等主持编修的《金史》,是宋、辽、金三史中编撰得最好的一部,具体参加修纂的有沙剌班、王理、伯颜、赵时敏、费著、商企翁,铁木尔塔识、张起岩、欧阳玄、王沂、杨宗瑞等,其中欧阳玄的贡献最为突出,他制订《金史》撰修的发凡举例,书中的论、赞、表、奏皆他属笔。
从元顺帝至正三年(1343年)三月开始编撰,至第二年(1344年)十一月成书。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,其中有本纪十九卷,志三十九卷,表四卷,列传七十三卷。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(1068年),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(1234年)蒙古灭金,共166年的历史。
历代对《金史》的评价很高,认为它不仅超过了《宋史》《辽史》,也比《元史》高出一筹。
书籍目录
- 本纪第一 世纪
- 本纪第二 太祖
- 本纪第三 太宗
- 本纪第四 熙宗
- 本纪第五 海陵
- 本纪第六 世宗上
- 本纪第七 世宗中
- 本纪第八 世宗下
- 本纪第九 章宗一
- 本纪第十 章宗二
- 本纪第十一 章宗三
- 本纪第十二 章宗四
- 本纪第十三 卫绍王
- 本纪第十四 宣宗上
- 本纪第十五 宣宗中
- 本纪第十六 宣宗下
- 本纪第十七 哀宗上
- 本纪第十八 哀宗下
- 本纪第十九 世纪补
- 志第一 天文
- 志第二 历上
- 志第三 历下
- 志第四 五行
- 志第五 地理上
- 志第六 地理中
- 志第七 地理下
- 志第八 河渠
- 志第九 礼一
- 志第十 礼二
- 志第十一 礼三
- 志第十二 礼四
- 志第十三 礼五
- 志第十四 礼六
- 志第十五 礼七
- 志第十六 礼八
- 志第十七 礼九
- 志第十八 礼十
- 志第十九 礼十一
- 志第二十 乐上
- 志第二十一 乐下
- 志第二十二 仪卫上
- 志第二十三 仪卫下
- 志第二十四 舆服上
- 志第二十五 兵
- 志第二十六 刑
- 志第二十七 食货一
- 志第二十八 食货二
- 志第二十九 食货三
- 志第三十 食货四
- 志第三十一 食货五
- 志第三十二 选举一
- 志第三十三 选举二
- 志第三十四 选举三
- 志第三十五 选举四
-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
-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
-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
- 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
- 表第一 宗室表
- 表第二 交聘表上
- 表第三 交聘表中
- 表第四 交聘表下
- 列传第一 后妃上
- 列传第二 后妃下
- 列传第三 始祖以下诸子
- 列传第四 始祖以下诸子
- 列传第五
- 列传第六
- 列传第七 太祖诸子
- 列传第八
- 列传第九
- 列传第十
- 列传第十一
- 列传第十二
- 列传第十三
- 列传第十四
- 列传第十五
- 列传第十六
- 列传第十七
- 列传第十八
- 列传第十九
- 列传第二十
- 列传第二十一
- 列传第二十二
- 列传第二十三 世宗诸子
- 列传第二十四
- 列传第二十五
- 列传第二十六 纥石烈良弼 完颜守道(本名习尼列) 石琚唐括安礼
- 列传第二十七
- 列传第二十八
- 列传第二十九
- 列传第三十
- 列传第三十一
- 列传第三十二
- 列传第三十三
- 列传第三十四
- 列传第三十五
- 列传第三十六
- 列传第三十七
- 列传第三十八
- 列传第三十九
- 列传第四十
- 列传第四十一
- 列传第四十二
- 列传第四十三
- 列传第四十四
- 列传第四十五
- 列传第四十六
- 列传第四十七
- 列传第四十八
- 列传第四十九
- 列传第五十
- 列传第五十一
- 列传第五十二
- 列传第五十三
- 列传第五十四
- 列传第五十五
- 列传第五十六
- 列传第五十七
- 列传第五十八 世戚
- 列传第五十九 忠义一
- 列传第六十 忠义二
- 列传第六十一 忠义三
- 列传第六十二 忠义四
- 列传第六十三 文艺上
- 列传第六十四 文艺下
- 列传第六十五 孝友
- 列传第六十六 循吏
- 列传第六十七 酷吏
- 列传第六十八 列女
- 列传第六十九 宦者
- 列传第七十 逆臣
- 列传第七十一 叛臣
- 列传第七十二 外国上
- 列传第七十三 外国下
- 进金史表